《比一比》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7 12:34:12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一比》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一比》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长短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达比较的结果。

2、能够通过直接比较与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比较长短的方法。

3、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验比长短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长短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达比较的结果。

活动难点:能够通过直接比较与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比较长短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Ppt 课件,扭扭棒若干,图谱,大树图片。学具:雪花片、吸管、图谱、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森林比赛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森林比赛的现场!我是这场比赛的主持人张老师。今天,张老师邀请你们来到森林,和我一起来当裁判员!

(二)基本部分

1、第一场比赛:直接比较长短

师:欢迎来到第一场比赛:比尾巴。请小小裁判员迅速判断,谁的尾巴长。

(1)出示兔子、小猫的尾巴

师:谁的尾巴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继续出示 ……此处隐藏13463个字……/p>《比一比》教学反思15

一、情境的成功运用。

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拍球游戏引入,并在比赛中引出怎样判断那组获胜这一问题,一起学生的思考。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学习中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对前两种比赛的方法分别用个人成绩和几个人的总成绩进行胜负的比较。由于老师的同情失败队伍,加入第二次拍球比总数时失败一方的队伍,造成输赢之势易也的争论局面,引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在争论中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拍球个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二、概念的建构认知。

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三、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

《《比一比》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